新文化运动什么时候结束(初中八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)

作者 : admin 发布时间: 2023-08-8 文章热度:19 共1544个字,阅读需4分钟。 本文内容有更新 字体:
  • 文章介绍
  •  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

    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

      课程标准:知道陈独秀、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,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
      一、背景:西方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博爱等思想观念的传入;尊孔复古的逆流的猖獗;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,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运动。

      二、开始标志:1915年,陈独秀在上海创办《青年杂志》(后改名为《新青年》),并在创刊号上发表《敬告青年》一文。

      三、口号:民主和科学(“德先生”和“赛先生”) 阵地:《新青年》和北京大学

      四、代表人物:陈独秀、蔡元培、李大钊、鲁迅、胡适(资产阶级激进派)

      五、内容:前期: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,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。鲁迅的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。

     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;

      ③胡适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。陈独秀发表《文学革命论》主张推到旧文学,建设新文学。

      后期:宣传马克思主义。

      六、性质: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。

      七、作用: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,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,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。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。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。

      局限性: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。

      八、我们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?

      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。对中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
      九、中国近代化的探索

      事件

      洋务运动

      戊戌变法

      辛亥革命

      新文化运动

      19C60S—90S

      1898年

      1911年

      1915年

      派别

      地主阶级洋务派

      资产阶级维新派

      资产阶级革命派

      资产阶级激进派

      代表

      人物

      奕、李鸿章

      康有为、梁启超

      孙中山、黄兴

      陈独秀、李大钊、鲁迅、胡适

      主张

      自强、求富

      变法图存

      三民主义、民主共和

      民主、科学

      性质

     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

     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

    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

     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

      作用

    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,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;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;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。

      ①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;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;③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。

      ⑴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,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终结;

      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;

      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,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。

    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,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,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。

      特点

      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,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,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。经历了由表及里、由浅入深、层层递进的过程。

      共同作用

     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,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。

      启示

     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,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。

      1、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:

      学技术:洋务运动, 学制度:戊戌变法、辛亥革命, 学思想:新文化运动

      2、西方近代化探索的史实:

      思想:文艺复兴、 制度: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技术:工业革命

      3、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异同点:

      相同点:都在政治制度、经济领域、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变革。

      都推动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。

      都有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推动。

      不同点:①近代化的顺序不同,中国是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;西方近代化的历程是由思想到制度再到技术。

      ②时代背景不同,西方近代化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主动产生的,

      中国近代化更多的是在西方殖民侵略的压力下被动进行的。

    1493+

    本站勉强运行

    6+

    用户总数

    23301+

    资源总数

    90+

    今日更新

    2023-9-25

    最后更新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