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期,赵武灵王城外打猎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,国王金口一开,“抓活的”,不料受惊吓的野兔横冲直窜,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,众人一无所获。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,上前献计“大王,这种围堵很有趣,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,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”。“好主意”,赵王大加赞赏,“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”。于是,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。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,称之为“蹴鞠”。
所以说足球是马屁拍出来的,实至名归吖~
今天不说拍马屁,来给大家八一八足球材料的发展史。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那些年你买过的踢过的看过的足球~
藤条制作的足球
众所周知,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,是由藤条缠绕编制而成。
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。宋徽宗赵佶是个足球迷,高俅因踢球而发迹,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,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,叫“齐云社”,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了。
牛皮、猪皮缝制的足球
而现代足球则发端于英国,是用牛皮、猪皮等皮革手工缝制而成。这些材料虽然取自天然,但却过于柔软、厚重,且吸水性很强——足球会由于吸汗或吸水而不断加重,令球员踢起来十分吃力。
人造革足球
此后,随着化学材料的普及,人造革足球应运而生,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动物皮革柔软,易变形、易吸水等弊端;而足球的形制,也由原来杂乱无章的拼块统一成为了32面体的球形。最经典的是黑白相间足球,是外层由20个六边形和12个五边形组成。这种黑白相间的足球外形使用时间不足10年,却成了最深入人心的足球形象。这种外形的足球还有个特别的名字,叫巴克敏斯特球,或简称巴基球。这是为了纪念美国设计师理查德·巴克敏斯特·富勒博士,他最先发明短线程网格状球形结构。
说来也巧,这样的形态竟然与一种新发现的化学物质——富勒烯的结构十分相似,因此富勒烯又被称为:足球烯。
热粘合技术代替缝制工艺
不过,化学家们的探索却并未停步:2006年,拜耳材料将基于反应型聚氨酯的专利热粘合技术应用于足球生产,彻底颠覆了原有的缝制工艺,有效减少了球体表面因皮革缝合而造成的凹凸不平。原本32块拼接的经典设计,也减少为14块。2010年世界杯用球则减少至8块,而2014年巴西世界杯用球”桑巴荣耀”,更是创造性地减少至6块,从而使得球体更加浑圆饱满,运动轨迹更加稳定。
法兰西之翼
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那些年你买过的踢过的看过的足球~